第阴无骤补之法,此方补阴最得从容之理。吴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按吴茱萸汤一方,乃温中、降逆,补肝之剂也。
此言所伏之邪,正气化之,当一月解。答曰:吐血一症,其要有三:有阳虚者,有阴虚者,有因外邪阻滞者,不可不知,亦不可不辨也。
三曰广南每以暑毒为患者。此非表证,乃伏邪内壅,阳郁不伸,气液不能敷布于外,必得里气宣通,云蒸雨化,伏邪还表,方能作汗,譬如缚足之鸟,乃欲飞腾,其得可乎。
既而士卒病疫,惟得大黄辄愈。不待火而自燥,火不能就之燥,金也。
察其人精神不衰,舌黄、喜冷,饮食易消,二便短少,或心烦热而咳吐黄痰,或饱食而即刻昏晕,或晕数刻而依旧如常,脉实有力而长,诸如此类,都属阴虚火旺,上干所作,法宜苦甘化阴之品,按定上、中、下病情消息以酌量之便了。【阐释】胸腹痛一症,原有九种,陈修园《医学三字经》有说,即"一虫痛,乌梅丸;二注痛,苏合研,三气痛,香苏专;四血痛,失笑先;五悸痛,妙香诠;六食痛,平胃煎;七饮痛,二陈咽;八冷痛,理中全;九热痛,金铃痊。
《易》曰:挠万物者,莫疾乎风。附解:六经各有标、本、中三气为主,客邪入于其中,便有从中化为病,有不从中化而从标化为病,有本气为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