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因于风寒者,必发热恶寒而无汗,其脉浮紧,其状身强直口噤,即经所云:诸病强直,皆属于风者也。程知曰:此驱湿除热法也。
此二证,皆末曰无汗,非仲景略之也张璐曰:少阴无发汗之法,汗之必至亡阳。如病似桂枝证,脚挛急与胸中痞□者,及病似柴胡证,本渴而饮水呕,与但欲呕胸中痛者是已。
盖蜜挺入谷道能烊化而润大便。此由于汗出不彻,故阳气怫郁不得宣越,所以其人烦躁短气,脉涩,不知痛处,乍在腹中,乍在四肢,求之而不可得也。
寸口浮大,而无□满藏热之证,法应发汗,若反下之,此为大逆。迅下则水虽去,而燥者仍存,恐医以下后之利为虚,故复指曰潮热者实也,是可再下者也。
此热邪在胸,寒邪在胃,阴阳之『气不和』,失其升降之常,故用黄连汤,寒温互用,甘苦并施,以调理阴阳而和解之也。明日又不大便,脉反微涩者,里虚也,为阳明病,□语,潮热,脉滑而疾者,是可攻之证脉也。
干姜佐桂枝,以散往来之寒;黄芩佐柴胡,以除往来之热,且可制干姜不益心烦也。若自利不渴,则为里有寒,属阴也。